发布:
admin
分类:
家教动态
时间:
浏览次数:
点赞:
学而思益学教育这么好 学校为何不采用学而思益学教育的教学体系与方法呢?
首先声明,不是为了怼学某思益学教育这些机构,整体上学他们的教辅编排的很不错了。但是因为他是教培机构,所以在教学时要出成绩的情况,不可避免的会在某些时候喜欢直接给结论,这对短期出成绩很有帮助,但是长期?管长期干啥?
举个简单地例子,他们学前的教辅《摩比爱数学》里关于正方形展开的教学。
直接给出了结论,141,231,222,33这四种情况。
想一下,如果你孩子要搞懂这个知识点,正常情况是什么?
是自己脑子里能够把一个正方形展开
但是这是在例题里,孩子还有一个捷径,那就是直接背上这四种情况,然后套就行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这个教学目标是什么?
是让孩子背上141,231,222,33 这四种情况?
你最终目标是孩子在脑子里有空间想象能力啊
根本不是为了背这四种结论
但是在家长看来,孩子做这类题目贼快,直接看一眼就知道了,你以为孩子空间想象能力很好
实际上他只是记住了平面展开之后的141,231,222,33,然后套一下。
但是这类题目只是在孩子刚开始接触正方体的时候是能够又快又准确的做出来的
你就是高考也不考这玩意啊,他考的是立体几何啊,你记住141对你的立体几何有一毛钱帮助?
这种结论给孩子,对于孩子正常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为零。
他们机构能够帮助很多孩子提分,这点无可厚非,但是其实这些东西,往往是因为他们不需要承担学校教育体系里那些繁琐的工作,他的目标就是提分。虽然学校也要让学校老师提高学生分数,但是教研的模板一定不是这样的,一定是强调让孩子弄懂背后的原理。这就是学校不能用学而思体系的原因。
二者的目标根本不同,他们的目标是短期的,就是几个关键节点提分,甚至可能目标就是这学期的提分,而学校教育,抛开具体学校不谈(毕竟也有学校是为了短期目标去的),整体的教育目标一定是为了更长远的让人成才去的,所以教学大纲两者都会完全不同。
可以下一句结论,如果没有学校体系的这些东西的铺垫,他们也没法很轻易的提分。
实际上这种情况相当于建国以来大规模扫盲培养了高度纪律性的产业工人加上教育体系培养了很多高素质的工程师,让很多企业借助这个优势发展起来,然后有一天有人问,中国花这么大力气做义务教育干啥,直接让孩子去打工不更好吗?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课外教育培训机构开发出了一系列僵化、套化、模式化的培训方式,长年累月积累下来,正在扼杀孩子们本该有的思维活力和创意,这一点是国家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大刀阔斧改革,在这几年里切断培训机构的僵化教学链路,这些我们都亲眼见证着。
在小学阶段,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给孩子报这个自习室那个辅导班,看起来显得更加轻松不费妈,但我们这些年来基本上没选择这些方式,是因为现在社会已经证明了,不是花了钱就能获得等价的教育效果。
比如像大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我没有选择什么培训机构来陪伴孩子学习,反而是鼓励孩子能够跟着文学博士、长期深耕和沉淀在文学素养鉴赏领域的猫老师,来积累自己对阅读、写作的核心素养。其实很简单,就是沉浸式阅读和陪伴就行,“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等等正式新课本改革的一个方向,而不是机械式的培训,出去花几千块上个几十人大班就自认为帮助了孩子,其实这只是家长的自我安慰罢了。
最近也很多家长意识到了这点,国家新课程改革比如英语更加注重语言表达而不是做题背单词刷题,最近请口语好的家教老师上门陪伴式阅读越来越吃香,或者是自然拼读式的情景阅读也越来越多的需求。
顺应时代改革就行,虽然这样的改革对于以前的鸡娃失败,但是现在开始改变也不晚,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线。
Copyright © 2016.益学家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添加微信
马上咨询
请家教做家教